中方人|谭小亚:孝心化雨润乡邻 善行如光照家风
2025-05-14 11:04:3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舒千羽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454

中方融媒5月13日讯 谭小亚,中方县铜湾镇费家田村村民,今年43岁,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家庭主妇,用柔弱的肩膀同时扛起了三个家庭的重担,在平凡的屋檐下书写着不平凡的大爱故事。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13年的坚守诠释了“孝”的真谛;她没有豪言壮语,却用日复一日的行动温暖了整个村庄。

床前尽孝,四千日夜的守护

2012年的春天,谭小亚在市区务工,凭借着勤劳与智慧,月薪已达3000元,生活正逐步迈向稳定与美好。然而,命运却在这时给予她一次重大的考验——72岁的母亲突发脑梗,导致半身不遂,生活无法自理。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,谭小亚面临着艰难的选择:是继续留在城市追求事业,还是放弃一切回家照顾母亲?

没有丝毫犹豫,谭小亚选择了后者。她深知,金钱虽重要,但亲情无价,母亲的养育之恩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。她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,踏上了返乡的路途。丈夫记得她当时坚定的话语:“钱能再赚,妈只有一个。”这句话,不仅是对家庭责任的承担,更是对“孝”字最深刻的诠释。

回到家乡后,谭小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照顾母亲的工作中。她的孝心,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,让人动容。

在饮食上,她根据医嘱,精心为母亲定制流食食谱,确保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。每天六餐,餐餐不重样,既满足了母亲的口味,又保证了身体的恢复需求。在护理上,她更是细致入微,自制防褥疮气垫,每两小时为母亲翻身一次,有效避免了长期卧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。为了促进母亲的康复,她跟随视频学习按摩手法,日复一日地为母亲进行按摩,累计次数已超过5000次。这份坚持与付出,让母亲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。

此外,谭小亚还坚持记录母亲的体温、用药情况等日常信息,13年来,她写满了7本护理日记,每一笔都凝聚着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关怀。2020年的一个冬夜,母亲突发高烧至39.8℃,外面大雪纷飞,道路难行。但谭小亚没有丝毫迟疑,她冒着刺骨的寒风,步行1公里请来了村医。回来后,她整夜未眠,用酒精为母亲物理降温,直到黎明时分,母亲的烧终于退了。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,成为了费家田村流传最广的佳话。

长期的照料工作,让谭小亚患上了腰肌劳损,但她从未在母亲面前流露出丝毫的抱怨与疲惫。有一次,在给母亲擦身时,她不慎被失禁物弄脏了衣服,但她却笑着安慰母亲:“小时候您给我们洗尿布,现在该我伺候您了。”这份无私的奉献与深沉的孝心,深深感动了十里八乡的村民们。他们纷纷感慨:“久病床前无孝子?那是没见到谭小亚!”

大爱无疆,全村老人的“共享女儿”

谭小亚的孝心并未止步于家庭之内。在照顾母亲的同时,她敏锐地发现了村里留守老人面临的“三难”:吃饭难、看病难、情感慰藉难。这些老人大多子女在外务工,生活孤独无依。为了帮助他们,谭小亚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,创办了全县首个村级“关爱留守老人儿童中心”。

中心成立后,她立即着手为53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,定期监测他们的身体状况。同时,她还设置了“爱心午餐”服务点,为老人们提供热腾腾的饭菜,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。此外,她还组建了一支12人的志愿服务队,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。为了让老人们能够与远在他乡的亲人保持联系,她还开通了“亲情视频”专线,让爱与思念跨越千山万水,温暖彼此的心田。

在关爱中心,有一位特别的“家庭成员”——85岁的五保户周爷爷。他患有精神疾病,经常走失。每当这时,谭小亚总是第一个冲出去寻找他,确保他的安全。她还经常给周爷爷送饭送粮,照顾他的日常生活。在谭小亚的悉心关怀下,周爷爷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。每当他清醒时,总是念叨着:“小亚比亲闺女还亲。”这句话,是对谭小亚最好的肯定与赞誉。

除了关爱老人,谭小亚还将目光投向了村里的留守儿童。她为27名留守儿童开设了“四点半课堂”,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他们的作业,教授生活技能,组织集体生日会等活动。她还定期与孩子们的外地父母进行视频连线,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陪伴。在孩子们的心中,谭小亚就是他们的“谭妈妈”,是他们最亲近、最依赖的人。

家风传承,文明种子的播撒者

谭小亚深知,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需要代代相传。为此,她创新了孝道教育形式,开设了流动的“家风课堂”。她带领孩子们给老人洗脚、捶背,组织“听爷爷奶奶讲故事”活动,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她还编排了孝亲情景剧《传家宝》,通过生动的表演,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会感恩与孝敬。此外,她还制作了“孝心积分卡”,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百善孝为先”的深刻内涵。

在家庭教育方面,谭小亚更是以身作则,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。她经常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照顾爷爷奶奶的点点滴滴,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与尊重老人。在她的影响下,女儿用压岁钱给孤寡老人买棉鞋,全家每月15日定为“敬老日”,在这一天,全家人会一起为村里的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,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孝道的种子,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了感恩与回馈。

在谭小亚的带动下,费家田村的风气焕然一新。村里评选出了8名“美家美妇”,成立了1支互助小组,制定了《孝亲敬老公约》。村民们纷纷向谭小亚学习,尊老爱幼、邻里和睦成为了村里的新风尚。纠纷率下降了70%,村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。谭小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引领着文明新风,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精神之光,照亮乡村振兴路

谭小亚的善行与孝心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赞誉,成为了村里的骄傲。然而,面对各种赞誉,谭小亚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。她依然每天5点起床,先给母亲按摩,再去关爱中心打扫卫生。她说:“这些事不做,心里就不踏实。”这份坚守与执着,让人动容。

对于谭小亚来说,孝道不仅仅是照顾父母、关爱老人那么简单。她认为,对父母是“养身更要养心”,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,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与关爱;对乡邻是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,要将这份孝心延伸到身边的每一个人,让爱与温暖传递下去;对社会是“把孝心转化为善行”,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,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
谭小亚就像怀化大山里的一株兰草,虽然不张扬,但却散发着持久的芬芳。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文明不在高楼大厦之间,而在寻常百姓的屋檐之下;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,更要富精神。

责编:舒千羽

一审:舒千羽

二审:蒲长征

三审:钦佩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